“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暨中国制造十佳品质评选颁奖盛典”于2016年11月13日在北京举行,华软资本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、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王广宇出席并发言。他认为唯一能穿越经济低谷的不是自然资源,也不是货币和黄金,只有技术革命。如果不能够坚持这一点,中国的制造就会变成他国的制造,中国的优势就会丧失。
以下是演讲实录:
首先,发展智能制造产业,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,是中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选择。唯一能穿越经济低谷的,不是自然资源,不是黄金货币,是技术革命。不坚持这条,中国制造就会变成他国制造,我们的优势就会丧失。不重视技术作为经济要素的重大作用,我们一定会丢掉未来。
中国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,依托于技术发展和传统工业的积累,当前涌现出一大批以新发展模式的制造企业。他们既是制造型企业同时具有互联网基因,以互联网商业模式获取订单,提供高品质但量身定制的产品,通过行业Know-How整合资源,调动链条内传统制造业产能,工厂内只进行精细化的系统集成组装或直接代工生产,在供应链管理下实现零库存、轻资产运营。这些商业模式上的创新,决定了制造业企业更多的投入是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,而不是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。以苹果、华为为代表的新型智能通讯终端,以特斯拉、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,都带有极强的“新商业”色彩,不仅仅是工业4.0,不仅仅是全自动化生产,更是依托于互联网实现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,全面提升制造产业的效率。
2016年对中美两国经济而言,都有极强的里程碑意义。美国市值排名前五名的公司都是来自西海岸的高科技互联网公司,苹果、谷歌、Facebook、亚马逊和微软,已经把传统的银行、能源、消费巨头挤到了五名开外。在中国,前两名的公司是阿里和腾讯,而不再是宇宙行和两桶油。这标志着在世界两大经济体中,企业如果想保持长盛不衰,技术上必须要能持续引领创新。
中国有发展智能制造有许多优势,第一,我们有规模巨大的制造产业,有巨大的提升空间;第二,我国在计算机、信息类领域工作的人员众多,2014年中、美、日工程技术领域里面研究生毕业人数中,已经是全球第一。第三,中国企业研发上的投入大幅度提高, 2010年左右中国已经超越了日本,在2020年左右会接近美国研发上的整体投入。第四,我们贴近最大的消费市场,同时拥有核心资源——质量高、数量级大的数据。所以我们还是有弯道超车的机会。
其次,实现中国制造2025,必须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。重视“大物移云”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,重视人工智能,夯实智能制造基础。
智能制造,最通俗易懂的理解就是“互联网+制造业”。实现中国制造2025,首先要发展以大数据、物联网、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,这是“互联网+”的基础,是培育中国制造2025的土壤。
中国制造2025,离不开信息技术的长远发展。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尤其是电子商务、工具软件等产业下游应用领域,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但是我们在核心操作系统、高性能集成电路,基础电子元器件领域的短板,也是非常显著的。多少年以来,中国从海外进口的第一大产品,不是食品,不是石油,而是芯片。只有借助互联网,才能在十年的时间到2025年,实现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,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,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,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。
但是信息技术产业也正在发生极其重大的变化。今年是图灵奖设立50周年,这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、最崇高的、有着“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”之称的奖项。未来10-20年,最伟大的事情可能还没有出现,可以预判,人工智能将是未来最重要的技术趋势。很在可能,在“2025时代”,制造业的驱动力可能将从“大物移云”转向“认知科技”。科学家发现,生物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都具有摩尔定律的性质,如果信息与生物技术同时以几何级数迭代,不仅仅是制造业,人类将进入人工智能带来的“自由”时刻。
人工智能就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工具,我们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改变人类生活的机遇。第一次工业革命利用电力解放了人类的生活,前几次工业革命都是机器帮助人,这一次会是机器代替人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,人类的体力劳动会被完全替代,制造工厂中不存在有人类劳动力,以智能机械等智能化自动化装备将提供整体的劳动力解决方案,人类社会也将达到“奇点”时刻。
第三,全球科学技术目前处于缓慢生长的冬天,中国要思考如何抓住战略机遇期,实现弯道超车。
任正非先生今年5月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有一个精彩的发言,他提到从科技的角度来看,未来二、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,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。另外,他讲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,处于无人领航,无既定规则,无人跟随的困境;华为跟着人跑的“机会主义”高速度,会逐步慢下来,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。他的结论是,越是前途不确定,越需要创造。
这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思考,是当前科学技术,尤其是尖端科技工业领域的创新正步入缓慢生长的冬季,人类并没有在基础层面实现科学技术的持续突破。比如,与三十年前相比,没有任何新材料,堪比当年发明塑料和人造橡胶,改进我们的工业日用品;没有任何新的工业,真正可以帮助人们将沙漠改造成绿洲,让海洋和冰川提供清洁用水;没有任何新能源,为降低化石燃料污染、减少雾霾保护环境,提供替代品;没有任何新的交通工具,帮助人们飞速进行环球之旅,反而是协和号飞机被封存、航天飞机停飞,往返火星和月球之旅仍然停留在想象之中;也没有任何突破的装备和技术,帮助人类了解地震、海啸、火山喷发和海洋最深处的真实机理。
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弱化了人们对此问题的认知。尽管没有技术突破,但我们发明了虚拟现实和游戏,发明了即时通讯和智能手机,发明了颠覆传统的数字支付体系,扫灭传统的网络教育,以大数据追踪任何人的行为模式。双十一刚刚过去,电商平台让我们足不出户,挑灯夜战,清空购物车,千亿消费一日完成。由于缺乏真正的创新,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和科技外衣,创造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场景,进一步迫使真正的创新只能让渡于横扫一切的消费和服务应用。
从这个意义上讲,任正非先生讲的“科技攻入无人区”,不仅令我们鼓舞,也令我们警醒。因为Trump先生的当选,硅谷区域及至整个科技业的投资热情受到打压,这对中国是作为超越者的机遇,还是作为追随者的危机,我们必须慎重考虑。如同全国科技大会所提倡,当前,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。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,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。
最后,资本要为制造产业助力,完善与高科技产业配套的多层次直接融资体系,产融互动,鼓励创新,是帮助中国制造2025实现目标的唯一路径。
张维迎和林毅夫先生近期关于产业政策的辩论,应该给我们在座各位对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、高新产业的规律、世界各经济体的实践,以及在市场失灵领域如何发展基础科技等问题,带来了启发。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,离不开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,但是市场经济最终还是靠消费者买单,靠企业家的领导力和企业的创新实现,靠有效的金融和资本市场支持实体产业的发展。政府的引导作用应聚集于弥补市场失灵,推行财税普惠,优化的金融环境才能让资本稳定的长期的向智能制造业流入。
没有华尔街就没有硅谷。没有配套的多层次直接融资体系,发展高科技产业恐怕会非常之难。第一,风险投资是扶植具有“新商业”新科技的创业企业崛起的重要力量。由于商业模式上的创新,新兴企业更多的投入是研究开发,而不是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,绝大多数企业不具备债权融资的资格,只能依靠风险投资才能做大做强。第二、PE和并购基金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效率,促进落后产能出清、的重要力量。不少传统制造业与资本相结合,以产业并购基金形式完成外延式增长与产业转型。第三、丰富的融资工具和合理的税制改革,是帮助传统企业转型、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的重要力量。传统制造业普遍存在毛利率低、库存量大、资产负债率高、现金流差,没有丰富的融资工具,税负过重、利率过高,就会导致增长停滞、信用透支、融资难,杠杆率大幅增加,不再以获得实际的生产经营收益为目的的“怪圈”。第四,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,能够使那些业绩下滑、产能落后的上市公司退市,让新兴和高成长的企业快速上市,让看不见的手而非“闲不住的手”去调配资源,才会催生出一批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好企业。
谢谢大家!